人防封闭套管作为人防工程中的关键保护设备,其尺寸设计直接关系到保护效果和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规范和实践经验,人防封闭套管的管径一般比穿越管道的管径大2个规格级别,这是经过长期工程验证的科学设计规范。
从技术标准来看,现行《人民防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134-2004)明确规定,封闭套管的内径应大于管道外径30-50毫米。这一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足的间隙可以保证套管内管道的顺利通过;其次,为后续的封闭材料增加充足的操作空间;第三,考虑到管道可能出现的热胀冷缩,预留适当的伸缩余量。
在工程实践中,具体到不同管径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比较成熟的标准:
- 在DN15-DN50穿越管道直径时,封闭套管直径应大2号;
- 当穿越管径为DN65-DN150时,封闭套管的直径应大于3号;
- 如果穿越管径超过DN150,封闭套管的直径应至少为4号。
这种分级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管径环境下施工难度和密封要求的差异。以DN100管为例,配套使用的密封套管应为DN150,既保证了充足的施工操作空间,又保证了密封层的有效形成。
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来看,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环形间隙需要加入密封材料。根据标准要求,这个间隙应分层填充沥青麻丝、油膏等柔性防水材料,并用密封盘固定在两侧。间隙过小会导致填缝不牢固,影响密封效果;间隙过大会增加材料消耗和施工难度。30-50毫米的间隙范围正好平衡了施工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殊位置,如穿越人防围护结构的管道,需要进一步增加套管尺寸。这是因为这些位置需要更高的保护密封性,需要设置防护抗力片等额外的保护措施。此时,套管的直径可能比常规条件大1-2个,以确保足够的保护厚度。
实际工程中还发现,套管尺寸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管道材料因素。由于金属管的刚度较大,套管间隙可以适当减小;由于热膨胀系数较大,非金属管(如PVC管)需要更大的套管间隙来适应温度变化引起的尺寸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标准给出的是一个范围值而不是一个值。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套管尺寸的精确控制直接关系到人防工程的保护效率。套管太小会导致:1)管道安装困难;2)密封材料不真实;3)影响后续维护。过大的套管可能导致:1)材料浪费;2)削弱建筑结构;3)增加堵漏难度。因此,严格按照规范确定套管尺寸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新型封闭套管产品不断涌现。一些厂家推出的可调封闭套管,通过调节环设计,不仅保证了封闭效果,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完成了套管尺寸的灵活适应。该产品一般采用标准化尺寸系列,与常规管道形成配套关系,进一步优化了套管比管径大的技术参数。
在核电厂、生化保护等特殊环境的高标准保护工程中,套管尺寸的设计更为严格。这类工程通常要求套管直径比管道大4-6个规格,以容纳多层保护结构和监控系统。这说明套管尺寸的确定需要根据实际保护等级进行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与管径相比,人防密封套管的尺寸关系是经过严格计算实践验证的技术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不仅要严格执行标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人防工程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这一性能参数将不断优化,为人防建设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上海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