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精心策划的“过境”美国之旅,尚未启程便沦为一场自曝其短的政治“闹剧”。在内为挽救跌入谷底的民意,在外企图借“过境”制造“外交突破”,不料却遭遇美方冷淡、日方“撤离预警”的双重打击,更引来大陆解放军的强势亮剑。这出戏码,彻底撕下“国际支持”的虚伪面具。
民进党当局的赖清德近期规划了一趟拉美行程,却在尚未启程前,便已激起多方微妙的反应。表面上,这是一次常规的“外交访问”,旨在维系为数不多的“邦交关系”。然而,其行程中明确包含的美国“过境”安排,很快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这趟被寄予“宣示存在感”厚望的旅程,计划在八月上旬展开,纽约和达拉斯被选定为此次“过境”的落脚点。此举被岛内某些势力视为提升所谓“国际地位”的关键一步,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对“台美关系”的一次高调展示。
此番“过境”之举,其深层动因更像是一场对内政治压力的回应。赖清德目前在岛内的政治根基并不稳固,民调数据显示其支持率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在最近几次关键事件中,他似乎未能有效凝聚民意。
例如,他此前提出的“团结十讲”纲领,在岛内反响平平,并未达到预期的整合效果。同时,近期台军进行的“汉光演习”,也遭遇了部分民众对其“作秀”的批评,认为其演练脱离实际。
更直接的民意反馈体现在其处理台风灾情时的表现。面对受灾民众,赖清德的慰问被指流于形式,甚至有灾民当场对其“读稿式”的慰问方式表达不满,认为其缺乏真情实感,与民众的实际感受相去甚远。
这些累积的内部压力,使得赖清德急需一个看似重大的“外交突破”,来转移岛内关注的焦点。通过制造所谓的“过境”美国事件,他试图向支持者展现其“国际影响力”,以此稳定民心,并为年底可能出现的罢免潮提前降温。
然而,这场寄希望于“国际支持”的行程,却在关键方那里遭遇了不同寻常的“温差”。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美国白宫方面对于赖清德“过境”计划的表态。
美方对此仅以“符合过往做法”一语带过,并未表现出任何积极或热情的姿态。这与民进党当局极力宣传的“重大突破”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像是一种冷淡的回应。
实际上,这并非赖清德首次尝试“过境”美国。上一次,他只能在关岛和夏威夷这样的美属太平洋岛屿停留,未能深入美国本土。岛内民众当时就曾讥讽他为“外交之孙”,凸显了其“国际地位”的尴尬。
这次,尽管地点有所升级,但美方的谨慎态度表明,在中美关系处于“微妙时刻”的当下,白宫并不愿为赖清德的个人政治秀而激化与中国的矛盾。所谓的“过路费”,例如台湾可能向美国购买美债、投资基建或采购波音飞机等提议,更像是赖清德当局为了争取“过境”机会而付出的代价。
真正让人深思的,是来自日本方面的“求生计”。根据英国《金融时报》七月十九日的报道,日本政府已非正式通知在台日企,一旦台海局势有变,需自行设法撤离,日本政府将无法提供直接的救援。
这一消息的披露,无疑是给民进党当局泼了一盆冷水。虽然日本官方在公开场合一直强调“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看似对台湾展现出高度的“友好”和“支持”。然而,私下里,日本政府的行动却暴露出其以自身利益优先的现实考量。
报道还指出,大型日企自二零二二年起,就已经在进行撤离演练。这表明日本企业和政府在面对潜在冲突时,并非只停留在口头承诺,而是早就开始为最坏情况做准备。这种言行之间的巨大反差,清晰地揭示了所谓“友台”背后的脆弱现实。
与美日双方的“温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陆不加掩饰的坚定回应。这种回应不仅是外交辞令上的抗议,更是实质性的军事行动和舆论压力的全面施加。
就在赖清德“过境”消息传出之后,解放军立即采取了行动。根据公开数据,在七月十六日早上六点到十七日早上六点这二十四小时内,解放军出动了五十八架次军机,九艘军舰以及一艘公务船,在台海周边区域展开密集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解放军的行动,恰逢台军进行“汉光四十一号”实兵操演期间。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势,明确传递了“以军制独”的决心。这并非一次普通的演习,而是在敏感时期,对潜在“台独”行为的直接警告与威慑。
国台办方面也迅速表态,坚决反对赖清德的“过境”行为。同时,大陆民间团体和海外华人也纷纷发声,共同表达了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反对。这种全方位的压力,构成了对“台独”图谋的严厉打击。
大陆的回应清晰、有力,没有留下任何幻想空间。解放军在台海前线的兵力部署,已经形成了随时可转为实战的态势。这直接粉碎了赖清德试图通过“切香肠”策略,在国际上获取任何实际利益的可能性。
赖清德这场精心策划的“过境”秀,最终更像是一场暴露各方真实意图的“闹剧”。它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外交突破”,反而凸显了其在岛内的困境,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
所谓的“国际支持”,在真正面临风险和挑战时,往往显得虚幻且不可靠。美国对赖清德的冷淡,以及日本政府通知日企“自行撤离”的举动,都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这一点。
赖清德的此行,注定捞不到任何实质性好处。在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任何企图“倚美谋独”的行径,都只会碰壁。大陆展现出的强大决心和实力,也让“台独”注定成为一场徒劳的幻想。
上海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