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遭摩萨德渗透
根据7月22日马来西亚《星报》的报道,马来西亚总理发出了严厉警告,说马来西亚现在成了以色列摩萨德重点渗透的目标。
他指出,摩萨德在马来西亚境内的活动已经不仅仅是情报收集那么简单了,还涉及武器走私,甚至可能有暗杀行动。这不仅威胁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安全,说不定背后还有针对中国地缘战略利益的意图。
这下子,人家的算盘都打到咱们家门口了,手也伸到咱们的枕头边了,以色列这胆子,还真是有点大啊。
马来西亚因支持巴勒斯坦遭针对
其实马来西亚并没有真的跟以色列有啥直接利益冲突,就只是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马上就被人盯上了。
自从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之后,作为穆斯林国家的马来西亚,自然站队支持巴勒斯坦,还在联合国那边发声,要求把以色列列为“战争罪犯”。
虽然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激烈,可能对停火和谈判不太有利,但你看看以军在加沙干的那些事,说实话,这种说法也真不算过分。
摩萨德在马来西亚的行动
只是这种立场显然惹恼了以色列,而摩萨德的渗透行动,其实就是以色列对所谓“敌对国家”的一贯反应。
再说,摩萨德在马来西亚的这些动作其实并不新鲜,目的也相当明确。
摩萨德代理行动策略
从这些案例也能看出来,这些行动有个共同点,就是摩萨德特别擅长用当地的代理人来做事,比如借着贩毒或者走私武器这些犯罪活动的幌子,实际上是在做情报工作,或者是执行定点清除的任务。
这种“不对称战术”的好处就是,既能避开外交上的麻烦,出了事还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间谍手段。
当然了,摩萨德在东南亚的布局可不止马来西亚这么简单。他们的眼睛明显还盯着马六甲海峡——这个全球三分之一海运贸易都要经过的咽喉要道,显然也是他们重点关注的目标。
美军在新加坡的间谍活动
虽然美军在新加坡有军事基地,能在战略上控制这个海峡,但很多情报工作还得靠间谍活动来完成。
最近,马来西亚的海事部门在连接柔佛海峡的地方,截获了一艘可疑的船只,还缴获了美国制造的监听设备。
尽管以色列方面没有回应,但之前担任摩萨德主任的科恩却对媒体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要保障盟友在航道上的利益。”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在暗示,摩萨德可能正在帮美国监视中国的能源运输路线。
中马能源合作与安全风险
马六甲海峡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我们80%的石油进口都得经过这里。现在马来西亚对华出口的液化天然气(LNG)每年增长都快47%了,说明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另外,中马之间还搞了一个海底光缆项目,这个可不是普通的小项目,它承担着大量国际数据传输的任务,关系到很多关键信息的流通。
不过,最近有个问题需要注意——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构)在这一带的渗透,可能会带来不少风险。不只是能源方面,比如他们如果在这里建立了情报网络,说不定会帮美国打探中国的能源动向,甚至为未来的能源封锁提供支持。
更严重的是,如果东南亚国家因为摩萨德的活动感到不安,可能会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多边贸易合作,还可能拖慢《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对整个区域的稳定造成冲击。
多维应对暗战威胁
面对这场早有预谋的暗战,中国得从多个方面来应对。
短期内,我们可以借助已经覆盖马六甲海峡、延伸到整个东南亚的北斗导航系统,帮马来西亚那边监控一些可疑的船只动向。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和东盟国家的经济联系。现在中国已经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的贸易额超过9700亿美元,完全可以靠这种强大的经济纽带,来抵消可能的安全威胁。
从长远来看,还得推动“去美元化”的能源结算体系,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比如说中缅油气管道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这些都是中国在打造“陆海双通道”战略中的重要布局。
大国角力与双标行为
其实摩萨德这次的行动背后,说白了就是大国之间的角力。美国一边高举“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派军舰耀武扬威,一边对以色列那种跨境暗杀的行为却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吗?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听起来挺正经,实际上就是看人下菜碟。这场在咱们家门口上演的暗战,也给咱们提了个醒。
以前国际上的争夺,拼的是石油、资源;现在呢,比的可是数据、光缆这些信息控制权。以前打仗靠航母划线,现在却是更隐蔽的手段——卫星监控、特工渗透,背后都是看不见的较量。
地缘政治较量
不过,情报战其实只是表面的东西,真正地缘政治上的较量,还是看谁能提供更持久、更靠谱的安全和发展的方案。
很明显,我们希望整个东南亚国家都能看到,合作比对抗更有好处。但摩萨德的渗透行为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东南亚的邻居们到底会不会真的放心跟我们合作,还真不好说。
上海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